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
方向简介

亚中尺度过程显著抑制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生成
2025-05-15(10)次
近日,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发表题为“Submesoscale Effects on Formation of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Mode Water” (《亚中尺度过程对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亚中尺度过程对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指出其在模态水模拟中的关键影响。成果由实验室许丽晓教授担任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
近四十年温室气体与人为气溶胶驱动印度洋正偶极子增暖型的出现
2025-05-14(15)次
近日,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热带印度洋增暖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分析了近四十年印度洋正偶极子增暖型出现的原因,指出温室气体与人为气溶胶强迫的共同主导作用。Climate Dynamics期刊以“Emergence of positive IOD-like warming pattern driven by greenhouse gases and anthropogenic aerosols during the recent four decades”(《近四十年温室气体与人为气溶胶驱动印度洋正偶极子增暖型的出现》)为题对上述成果进展进行了在线报道。成果由实验室/海洋与大气学院2024级在读博士研究生辛盛尧为第一作者,“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董璐教授为通讯作者,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
基于矢量投影与有向角的东亚夏季风新指数
2025-05-12(13)次
近日,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Climate Dynamics期刊发表题为“Novel monsoon indices based on vector projection and directed angle for measuring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基于矢量投影与有向角的东亚夏季风新指数》)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提出了统一的季风坐标系框架,从季风矢量投影(MVP)和有向角(DA)两个新的角度定义了描述东亚夏季风(EASM)变率的新指数,在刻画东亚梅雨带(中国梅雨–韩国Changma–日本Baiu)及相关环流特征方面显著优于已有指数。同时,创新性提出Rossby波射线通量(WRF),作为诊断Rossby波局地活动及传播路径的新工具。该成果由实验室/海洋与大气学院在读硕士生杨艺楠为第一作者,“筑峰人才工...
海温非均匀增暖加剧热带降水雨季延迟
2025-05-12(12)次
近日,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热带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了全球变暖下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增暖的时空不均匀性会加剧热带降水的位相延迟现象。研究成果以“Seasonal Delay of Tropical Rainfall Enhanced by the Interhemispheric Contrast of SST Warming”(《海温增暖的南北半球间差异加剧热带降雨的季节性延迟现象》)为题发表于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宋丰飞教授为通讯作者,联合我校与崂山实验室多位研究人员合作完成。
学校在ENSO预报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5-05-10(13)次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Combined Dynamical-Deep Learning ENSO Forecasts”(《结合动力学与深度学习的ENSO预报》)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两种深度学习与动力学相结合的预报策略,显著提升了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预报能力。成果由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与大气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陈毅鹏、我校“青年英才工程”第三层次副教授金亦帅为共同第一作者(金亦帅副教授同时为通讯作者),联合我校陈显尧教授、林霄沛教授以及国内外多家院所专家学者共同合作完成。
远程气候变率调控渔业变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25-04-18(18)次
近日,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发表题为“Variability of autumn tropical Pacific yellowfin tuna tied to the spring North Atlantic Tripole”(《秋季热带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变异性受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子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基于气候和渔业观测数据,评估了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子(NAT)事件对随后秋季热带太平洋黄鳍金枪鱼(YFT)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影响。研究采用李建平团队提出的“水平非均匀基本流场中Rossby波射线追踪方法”和海气耦合桥(COAB)理论,揭示了NAT引发的跨洋盆气候遥相关过程及其物理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YFT CPUE对海气变率的生物响应与反馈。成果由实验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