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 J., Chen, Z. *, & Wu, L. (2017). Projected changes of the low-latitude north-western Pacific wind-driven circulation under global warming.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4(10), 4976–4984.

››› 低纬度西北太平洋环流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基于25CMIP5模式和1.5层非线性约化重力模型,本工作评估了低纬度西北太平洋风生环流(主要包含北赤道流-源地黑潮-棉兰老流系统及北赤道流分叉点)对全球变暖的响应。CMIP5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显示,北赤道流-源地黑潮-棉兰老流系统(NKM系统)对全球变暖有流量减弱的响应(分别为减小7.7%3.0Sv)、7.4%1.3Sv)和10%2.0Sv)),这主要是由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太平洋东北信风减弱导致的;北赤道流分叉点(NBL)与海盆平均风应力旋度零线(WCL)分别向极地移动约0.34°0.35°,二者之间存在0.88的线性相关关系,这说明长时间尺度上NBLWCL服从大尺度Sverdrup关系的控制。进一步,对低纬度西北太平洋环流季节时间尺度上的变暖响应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NKM系统季节变化基本不变,而NBL存在振幅(Ab)显著减小(0.3°30%)的变化特征。从平均态角度出发,我们知道WCLNBL有显著影响,因此评估WCL的季节变化,发现WCL的季节振幅(Aw)也有显著的减弱响应(1.0°10%),说明了季节时间尺度上WCLNBL的调控作用仍然显著。然而AwAb的变暖响应幅度并不完全一致,Ab的幅度相对较小,这可能与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层结增加的变化有关。因此,利用1.5层非线性约化重力模式对风场和海洋层结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季节变化尺度上海盆风应力与海洋层结对增大Ab的贡献是等效的。


a)低纬度西北太平洋环流系示意图。其中NEC:北赤道流(North Equatorial Current);KC:源地黑潮(Kuroshio Current);MC:棉兰老流(Mindanao Current);NGCUC:新几内亚潜流(New Guinea Coastal Undercurrent);NECC:北赤道逆流(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 ITF:印尼贯穿流(Indonesian Throughflow)。黑框所显示的区域是工作所定义的NMK系统的断面位置。(b)当前气候情景(1951-2000年)的多模式气候态平均SST(填色)、风应力(箭头)以及风应力旋度(等值线,单位:10-8 Nm-3)。(c)多模式气候态平均SST(填色)、风应力(箭头)以及风应力旋度(等值线,单位:10-8 Nm-3)对全球变暖的响应(2051-2100年平均与1951-2000年平均的差)。



多模式风场驱动下1.5层约化重力模型的结果。(aR1实验组模拟的NBL°N)平均位置与季节振幅Ab°)。(bR2实验组与R1实验组的差。(cR3实验组与R1实验组的差。图下方对各个模式进行了标注。根据二项式检验,当有17182022个(总共25个)模式呈现一直变化规律时分别代表通过90%94%98%99%的置信检验。图示中黑线和红线分别代表多模式的平均值和中值,蓝色阴影表示模式间的标准差。




2017-GRL-NKM in CMIP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