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遥相关过程对北太平洋中部海洋通风年际变化的主导作用
近日,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发表题为“Extreme Ventilation of the North Pacific Central Mode Water by El Niño During Positive Phase of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ENSO和PDO位相的异同对北太平洋中部模态水通风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了北太平洋中部模态水(CMW)在厄尔尼诺事件伴随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正位相时期的极端通风现象,并揭示ENSO和PDO位相异同对CMW年际变化的关键影响。该成果第一作者为实验室在读硕士研究生刘静,通讯作者为许丽晓教授,联合实验室、海洋与大气学院多位成员合作完成。
CMW是北太平洋中部一个垂向均匀的温跃层水团(图1b),在热量和营养物质输运及气候变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人研究主要聚焦于PDO对CMW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然而,PDO并非独立的物理模态,而是受到热带强迫(ENSO)和内部变率的调控,究竟是热带强迫还是内部变率主导了CMW的变化,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多种观测数据集发现,CMW的年际变化主要受ENSO热带遥强迫的影响,但其振幅受北太平洋内部低频变率(用低通滤波的PDO指代)的调节。当厄尔尼诺事件与PDO正位相不同时发生时,CMW通风主要发生在黑潮延伸体北侧的冬季深混合层(38°-43°N,140°-180°E;图1c),北太平洋中部区域(30°-40°N,180°-155°W)没有通风过程发生。然而,当厄尔尼诺事件伴随PDO正位相时,北太平洋中部区域(30°-40°N,180°-155°W)发生显著的通风过程,极低位势涡度的水体进入海洋次表层,CMW形成异常增强(图1d和f)。
图 1:CMW的分布与极端通风过程。(a)冬季混合层深度。(b)CMW年平均厚度。(c)气候态和(b)Pos_PDO + EN 下CMW通风过程的水平分布。(e)气候态、(f)Pos_PDO + EN、(g)Pos_PDO + No EN和(h)Neg_PDO + LN下CMW通风过程的纬向断面分布。黑框表示CMW的主要分布区域(30°-40°N,180°-155°W)。黑点区域表示通过90%置信度。
同位相情况包括厄尔尼诺 (拉尼娜)事件伴随PDO正(负)位相,简化为Pos_PDO + EN (Neg_PDO + LN)。反位相情况包括无厄尔尼诺 (拉尼娜)事件且PDO为正(负)位相,简化为Pos_PDO + No EN(Neg_PDO + No LN)。
研究进一步表明,CMW的年际变化与ENSO和PDO位相的异同密切相关(图2)。当ENSO和PDO处于相同位相(即厄尔尼诺事件伴随PDO正位相,或拉尼娜事件伴随PDO负位相)时,CMW的强度变化幅度更大;相反,在反位相情况下(即无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且PDO处于正位相,或无拉尼娜事件发生且PDO处于负位相),CMW的变化相对平缓(图2b)。
研究指出,CMW的强通风过程不仅会生成较大强度的CMW,还会导致更显著的海洋温度异常,并使异常信号向更深层传播且持续时间更久。因此,具有长期海洋记忆的CMW可能在热带—热带外海气相互作用中发挥比以往预期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深远影响。
图 2:CMW的年际变化及其与ENSO和PDO位相异同的关系。(a)次表层海洋层结和(b)CMW强度去掉线性趋势后的时间序列,平均范围为图1中的黑框。(c)年际时间尺度上PDO与ENSO的位相关系,蓝色阴影表示同位相情况(即Pos_PDO + EN和Neg_PDO + LN)。红色倒三角形(蓝色正三角)表示Pos_PDO + EN (Neg_PDO + LN),橙色(绿色)点表示Pos_PDO + NO EN (Neg_PDO + NO LN)。
文章引用:
LIU J., L. -X. Xu*, X. ‐T. Zheng, K. -Y. Wang, and J. -L. Li, 2025: Extreme Ventilation of the North Pacific Central Mode Water by El Niño during Positive Phase of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52, e2024GL113064, https://doi.org/10.1029/2024GL11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