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

方向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在Nature刊发关于强台风季节循环研究的最新成果

2023-09-28(10)次
近日,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宋丰飞教授联合海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在强台风季节循环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利用最新的观测资料和气候模式数据,揭示了强台风在最近几十年呈现显著的季节提前特征(图2),且这种季节提前的变化主要由温室气体强迫驱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自然》)以“Seasonal Advance of Intense Tropical Cyclones in a Warming Climate”(《全球变暖下强台风的季节提前》)为题对上述成果进行了在线报道。宋丰飞教授担任文章共同通讯作者。

Nature刊发实验室在热带海洋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最新成果

2023-08-13(542)次
近日,Nature(《自然》)期刊以“Increased occurrences of consecutive La Niña events under 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下更加频发的多年拉尼娜事件》)为题,刊发了由实验室吴立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关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成果首次发现全球变暖将会导致多年拉尼娜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同时,期刊向全世界媒体做推介,邀请同领域专家在Nature New s & Views发表评述性文章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深入解读。

实验室在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3-07-06(362)次
近日,由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吴立新院士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甘波澜教授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中纬度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涡解析地球系统模式揭示了中纬度锋面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次海盆尺度副热带模态水的控制机理。研究成果以“North Atlantic subtropical mode water formation controlled by Gulf Stream fronts”(《湾流锋面控制北大西洋副热带模态水的形成》)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综合性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

实验室在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3-06-07(435)次
近日,由实验室吴立新院士领衔、“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马晓慧教授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利用涡分辨率的气候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对未来增暖情境下极端大气河事件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取得创新性成果。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6月3日以“Extreme Atmospheric Rivers in a Warming Climate”(《全球变暖下的极端大气河事件》)为题对上述成果进行了在线报道。

科研进展:首次指出海雾对北极航线的显著影响

2023-06-03(299)次
近日,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北极海雾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首次指出了海雾对北极航线的影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以“Adapting to a Foggy Future along Trans-Arctic Shipping Routes”(《适应未来海雾频发的北极航线》)为题在线发表了该成果,并撰写了评论文章(图1),Nature(《自然》)杂志同期将此工作作为亮点进行了推介。

北极海冰融化对欧亚气候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2-27(246)次
研究定量了冬季BK海冰变化通过月内时间尺度过程对东亚的影响,这对预测东亚冬季极端天气与气候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