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ENSO(南方涛动-厄尔尼诺)的长期变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分析了1960年代之后多年拉尼娜现象频发的原因,指出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主导作用。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期刊以“Increased multi-year La Niña since 1960s driven by internal climate variability”(《内部变率驱动1960s以来多年拉尼娜的增多》)为题对上述成果进展进行了在线报道。该成果由实验室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世初为第一作者,“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董璐教授为通讯作者,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

  多年拉尼娜(multi-year La Niña,ML)被定义为连续发生两年及以上的拉尼娜事件,其对全球气候和天气异常的影响比单年拉尼娜事件更加持续且剧烈。已有研究指出,在未来的全球增暖作用下,ML的发生频率将会增加,但近期ML频率增加是否由人类活动驱动尚不明确。观测数据显示,自1960年代以来,ML的发生频率较1960年之前已经增加了两倍(图1A)。本研究基于大成员集合模拟试验(共约500个成员)量化了人为外强迫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外强迫对ML频率增加的贡献仅为18%(图1B)。研究进一步发现,ML的发生与其前一年是否存在强厄尔尼诺(strong El Niño,SE)有着密切的联系,ML频率的增加都主要由前一年发生了SE的ML事件(SE-to-ML)的增多所主导(图1C)。


图1:(A)Niño3.4指数的时间演变以及多年拉尼娜(蓝色)和强厄尔尼诺(紫色)的发生时间;(B)外强迫(MME)下多年拉尼娜(ML)数量的变化;(C)多年拉尼娜有强厄尔尼诺作为前兆(SE-to-ML)的数量变化。

  观测和模式的结果都显示,更强的SE更有利于其后一年出现ML(图2A-C)。根据观测,1960年代以来SE振幅显著增强,从而更容易推动ML的形成,这使得SE-to-ML事件的发生频率大幅增加(1960年代前为0个,1960年代后为5个)。然而,在外部强迫影响下,SE振幅变化不大,这表明是内部变率主导了SE振幅在1960年代之后的增强。通过进一步从大成员集合模拟中挑选出SE到ML转化效率提高最大的成员,发现这些成员中的SE振幅显著增强,该结果验证了内部变率在调控SE振幅和ML频率增多中的重要作用。


图2:(A)强厄尔尼诺(SE)其后伴随着多年拉尼娜(SE-to-ML)和不伴随(SE-no-ML)的时间演变;(B)模式和观测中两类SE的强度;(C)不同强度下SE向ML转化的比率;(D)两阶段SE时间演变;(E)观测和模式中两阶段SE强度。

  上述研究强调了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在ENSO现象演变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ENSO现象在全球变暖下的长期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工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275018,4217502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HWYQ-065)和崂山实验室基金项目(LSKJ202202602)等共同资助完成。



文章引用:

LIU S. -C., L. Dong*, L. -X. Wu, et al., 2025: Increased Multi-year La Niña since 1960s Driven by Internal Climate Variability. npj Climate Atmospheric Science, 8, 120, https://doi.org/10.1038/s41612-025-00994-1.